匡奕光官方网站
http://28278.diaosu.cn
匡奕光首页>文章>正文

利用佛教理论区分第一眼和第二眼审美

更新时间:2024-05-02 15:29:49 作者:匡奕光

利用佛教理论区分第一眼和第二眼审美

匡奕光

 

十年前,我带着一个北美雕刻家去丽江和香格里拉玩。看见龙时,他总是问:“你们为什么总是雕这样的恐怖造型?”在中国,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。所以,引起我思考。

另一个例子是,在美术馆看展出时,有第一眼就被吸引的作品。也有第一眼不美但是第二眼才觉得还可以的作品。还有的第一眼不美,第二眼也不美。也有第一眼美,第二眼也美的。

经过研究,我认为,我们应该将第一眼审美和第二眼审美明确分开来单独讨论研究。

我们东方的审美理论主要在探讨第二眼的审美过程,而且,已经探讨很深很深。好像走进了死胡同。当然,同时,也创作出大量的伟大作品。

但是,我们对于第一眼审美过程很少探讨。我认为,研究第一眼审美的课题,可以开拓一条新的创新之路。

探讨之路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。比如,纯科学的方法、佛教的方法、哲学的方法。

鉴于中国人对佛教的认同大于科学和哲学,所以,这篇文章首先试着用佛教的观点来讨论第一眼和第二眼的区别。

第一眼的美是人类共同的,自然的,天生的,不分种族,不分男女老少,不分专业与非专业。适合于单纯的欣赏者;第二眼的美就有不同文化不同历史等后天强加的干扰。比如中国的龙,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,第一眼看见龙都是恐怖的,但是,因为后天教育的不同,有了不同的认识。中国人说自己是龙的传人,认为是好的,外国人仍然认为是恐怖的。

用佛教的观点看,第一眼是菩萨在看雕塑,第二眼是鬼在看。《心经》说: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望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五蕴空时为佛菩萨。五蕴不空时为鬼。五蕴空时看雕塑是佛菩萨看。五蕴不空时看雕塑是鬼在看。用来解释欣赏美术作品时的第一眼和第二眼的区别,就可以这样说:如果一个人在审美雕塑作品的过程中,其五蕴不为空时,这个人在此刻就不是菩萨而是鬼了。在审美过程中,基本上都是用五蕴感受。所以,五蕴不空的状态是大多数人的审美状态。我们一般人在审美时,总是会调动过去所学来欣赏雕塑。这个调动过去所学的过程就是在运用五蕴的感受。不同的后天教育,得到不同的五蕴感受。这个感受也将影响审美结果。

佛教认为,人人都有佛性,或者说,人人都会有佛性的显现,人人都有五蕴为空的那个时刻。这段时间或短点,或长点,因人而异。只是这个显现的时刻,我们常人不知道而已。这段佛性的显现的时间就可以用来进行第一眼审美。

只要在观看雕塑时的五蕴为空时,便是第一眼审美过程时。一旦五蕴不空,便进入第二眼审美里。

讨论第一眼和第二眼重要性是:第一眼看到是美的作品,每次看到都是舒服的,所以可以摆在家里,每天只看一眼,每天舒服,长寿。第一眼不美的作品,每天只看一眼,每天的不舒服天天折磨自己,短寿。

我认为,作为单纯的欣赏者,只需要看见美就行,不管是第一眼还是第二眼。而,作为美术作品的制作者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美,做到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,达到其作品第一眼是美的,第二眼也是美的。

 

评论

发表评论

微信

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