匡奕光官方网站
http://28278.diaosu.cn
匡奕光首页>文章>正文

科学解释雕塑节奏

更新时间:2024-05-02 18:34:22 作者:匡奕光

科学解释雕塑节奏

匡奕光

 

节奏是雕塑的生命。

节奏设计得合理与否,决定第一眼审美(第一眼审美和第二眼审美的说法另见文章解释)该雕塑是美还是丑。

对于单纯的欣赏者来说,只需欣赏雕塑美不美就行,不必知其美的所以然。对于雕塑制作者来说,不仅对雕塑美不美需要知其然,还要知其所以然。

知其所以然就是知其科学的理论。有了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才能让雕者知其然。

根据我对其所以然的的研究发现,我们人类之所以有节奏的需求,其原因与我们人类的心跳分不开(心跳是节奏的源泉的推论另见文章)。人在安静时,心跳平均在每分钟6080次。大于该平均心跳一点时,我们都是激动时刻。等于该平均心跳时,我们都会平静。小于该平均心跳一点时,我们都会更加安静。如果太大时,人会失控,发疯,失去理智。如果太小时,人会失去动力,最后死去。

那么,欣赏雕塑作品时,心跳节奏怎么与雕塑节奏联系起来呢?

简单做一个实验,在单色的安静的环境下,眼球的移动正好是当时的心跳节奏。

第一眼审美雕塑作品时,我们是用眼睛被动的看。眼睛看见的不是雕塑本身,而是光线在雕塑上的反射光在眼睛视网膜上的成像,该成像经过神经传递到大脑再成像,这时,我们才意识到了该物体可能存在(本文不讨论“可能存在”的说法)。此时,眼球转动是被动的,是被雕塑家设计的线条牵引着,从第一聚焦点到第二聚焦点移动。这个移动牵动眼球神经并刺激神经。两次聚焦刺激之间的时间是该雕塑的节奏。

在雕塑面前,眼球从第一聚焦点移动到第二聚焦点,两点间形成一个夹角。夹角大时,眼球神经刺激大,感觉紧张不安些。夹角小时,眼球神经刺激小,感觉舒服些。舒服与不舒服的夹角大小可以通过实验获得。实验数据可以用于今后的雕塑实践。

其实,我们可以通过对眼球移动夹角的研究,可以设计下一件雕塑的节奏。眼球移动夹角的大小不同和方向不同,以及眼球移动的速度,可以决定一件雕塑传递给观者的情绪。所以,眼球移动的夹角是可以数据化描述。

有的雕塑让我们的眼球转动飞快,此时,我们感觉紧张不安。比如,表现战争题材的雕塑作品。

有的雕塑让我们的眼球移动缓慢,此时,我们感觉安静舒服。比如,维纳斯雕像,笑头和尚。

为什么?

原因在于眼睛神经系统被刺激的强弱。这个刺激是由下列因素构成:

1)雕塑环境光线的强弱。光线太强会刺激眼球不敢看,太弱,看不清楚。中间必然有一个强度的光线让眼睛感觉舒服。光线是可以用光学数据描述的,完全可以数据化的描述。

2)雕塑线条的布局。雕塑上的线条是知其然的雕塑家故意设计来引导欣赏者的眼球移动,牵动欣赏者的眼球神经并刺激神经。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,人眼看见的雕塑,事实上不是那个雕塑本身,而是雕塑的反射光。光可以用光学术语来描述。不同的光参数刺激眼神经,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变化。在第一眼审美时,参与审美者完全是自然的,可以用数字化表述的。所以,雕塑美不美的判断完全在于雕塑家本人设计的美的陷阱是否成功。而该成功与否取决于雕塑家是否知其然了。所以,雕塑家应该研究怎么样设计美的陷阱。这个陷阱的设计就在第一眼审美程序里。审美程序的寻找方法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佛教的禅定。根据我本人的经验,运用科学方法最直接,最简单。而利用佛教的禅定方法容易绕弯子,因为,对于禅定的理解不容易统一。虽然佛教禅定不容易统一,但是具有现实意义,因为,每个人总能得到与他人不一样的结果。根据这个不一样的结果做出的作品总是不一样的。

3)雕塑与观者眼睛的距离。距离太远,即使是战争题材的作品也会让人没感觉。原因是眼球移动的夹角太小,不够刺激观者的眼球神经。如果欣赏维纳斯雕像,站得太近,也会让人感觉紧张窒息。原因是眼球移动太剧烈。距离也可以数据化描述。

4)雕塑摆放环境。环境包括:在视觉范围内的其它雕塑和背景色彩,空气气味,背景音乐,背景杂声,除了雕塑外的其它可视静物与移动物体,参观路线设置,时间,等等。这些参数都可以进行数据化描述的实验,最后使雕塑的设计完全数据化描述。

而在接下来的第二眼审美时,眼球才可以在大脑的干预下提前设定转动程序。

 

评论

发表评论

微信

微博